安慶市長虹化工有限公司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編 制 單位 安慶市長虹化工有限公司
版本號
實施日期
參加編制人員
編制:葉喜來 總經理
汪立升 生產副總
朱長余 工藝工程師
開志勇 安環部部長
審核:汪立升
批準:葉喜來
目 錄
一、總則…………………………………………………2
二、組織機構與職責……………………………………11
三、預防和預警…………………………………………16
四、應急響應……………………………………………19
五、安全防護……………………………………………44
六、次生災害防范………………………………………44
七、應急狀態解除………………………………………47
八、善后處置……………………………………………49
九、應急保障……………………………………………49
十、預案管理……………………………………………55
十一、附則………………………………………………57
十二、附件………………………………………………58
一、總則
1.1編制目的
編制《突發性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是貫徹環境安全,預防為主的方針,是針對可能發生的突發性環境事件,事先主動制定、采取防范措施,以杜絕突發性環境事件的發生。而事件一旦發生時,能夠確保迅速做出響應,有領導、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的按事先制定的搶險救援工作方案,有條不紊地進行搶險救援工作,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將事故影響降到最低限度,增強突發性環境事件的防范能力,減少風險,以保障企業員工和周圍居民的人身安全與健康,使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免受侵害。
1.2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石油化工企業環境應急預案編制指南》環辦【2010】10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危化品安全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
《生產安全事故信息報告和處置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危險廢物鑒別標準 通則》(GB5085.7-2007)
《危險廢物鑒別規范》(HJ/T 298-2007)
《重大風險源辨識》(GB 18218-2009)
《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T 169-2004)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08)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
《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4554-93)
《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10)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2-2002)
《工作場所化學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2.1-2007)
《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
《危險化學品名錄》
《安慶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大觀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安慶市長虹化工有限公司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
其他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公司所涉及的危險化學品在生產、經營、儲存、運輸、使用和廢棄危險化學品處置等過程中發生的事故。以“安全為首、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為指導方針,做好應對危險化學品事故各種準備工作,加強培訓演練,做到常備不懈。在面對危險化學品事故時,本著“安全第一、以人為本”的原則,最大限度地減少人身傷害和環境污染,以“統一指揮、分工負責、 科學救援”為準則,快速有效地開展事故救援工作。
1.4事件分級
針對突發環境事件嚴重性、緊急程度、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公司內部(生產工段、車間)控制事態的能力以及需要調動的應急資源,將突發環境事件分為不同的等級。等級依次為Ⅲ級(班組級)、Ⅱ級(車間級)、Ⅰ級(公司級)。
對于Ⅲ級(班組級),事故的有害影響局限在各車間之內,并且可被現場的操作者遏制和控制在公司局部區域內,。對于Ⅱ級(車間級),事故的有害影響超出車間范圍,但局限在公司的界區之內并且可被遏制和控制在公司區域內。對于Ⅰ級(公司級),事故影響超出本公司控制范圍的,且對周邊企業環境造成惡劣影響,對附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危害。
1.5工作原則
⑴以人為本,減少危害。把保障公眾健康和生命財產作為首要任務,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環境危害。
⑵居安思危,預防為主。高度重視環境安全,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強憂患意識,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做好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各項預備工作。
⑶快速反應,協同應對。加強應急處置隊伍建設,建立聯動協調制度,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處置機制。
⑷科學預防,高效處置。鼓勵環境應急相關科研工作,加大投入,重視專家在環境應急工作中的作用,積極做好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思想準備、物資準備、技術準備等日常準備工作,強化預防、預警工作,提高突發環境事件的處置能力。
1.6應急預案關系說明
|
![]() ![]() |
|||
![]() |
|||
1.7企業基本情況
1.7.1、公司概況
1)、安慶長虹化工有限公司創建于2010年5月,注冊資本 1166 萬元人民幣,固定資9600萬元,現有員工97人。公司是一個以生產染料為主的化工企業,主要生產包括359#及系列產品、企業主導產品制造技術、工藝水平,產品市場占有率、噸產品“三廢”排放量等都處于國內同行業超先水平。
2)、地理位置
安慶長虹化工有限公司位于安慶市大觀經濟開發區循環經濟產業園內,占地44.4畝。北側為園區的木梓路,東側為規劃中的安慶市興科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東南側為規劃中的安慶市索隆新材料有限公司,南側為規劃空地,西側為園區的霞虹路。公司周邊沒有居民及相關重要設施。(附圖表說明)
3)、地質與氣象
安慶市處于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氣候溫和,無霜期長,年均氣溫為14.5-16.6℃,極端最高氣溫40.2℃,極端最低氣溫-12.5℃,平均年降水量為1368mm,且多集中在4-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0%,其中6-7月份梅雨顯著。平均年蒸發量為1160mm左右。常年主導風向東北風(冬季)及西南風(夏季),年平均風速為3.2m/s,年靜風頻率為6%。
地面風場特征:在季風氣候和特定的地形、地貌影響下,安慶市全年及春、秋、冬三季的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平均風頻在20%以上,其中冬季高達25%;夏季西南風為主導風向,風頻達19%,其中七月份高達26%。全年平均靜風頻率為6%,其中秋、冬季靜風出現頻率高于春、夏季。
4)、風險分析
安慶市長虹化工有限公司分散藍359項目所產生的G3廢氣、氯化氫氣體,生產廢水、地面沖洗水、初期雨水、生活污水,固體廢物等;
產生廢氣經過氰化釜放出,通過二級冷凝回收利用后,加以二級水吸收處理,剩余尾氣經過水吸收塔尾氣排放筒有組織排放,達到《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96)二級標準, 359生產線和其它廢水進行混合,進入調節池均質調節,后續進行混凝處理后,進入生化系統處理,混凝后的清液,先厭氧處理破壞大分子環,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最終通過好氧處理沉淀后,達到城西污水處理廠的接管標準后,排入入城西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污水排放口安裝了COD在線檢測儀和氰化物在線檢測儀及排污收費控制系統。
安慶地區氣象條件一覽表
氣象條件 |
項 目 |
參 數 |
氣溫 |
歷年最高氣溫 |
40.2℃ |
歷年最低氣溫 |
-12.5℃ |
|
歷年年平均氣溫 |
14.5-16℃ |
|
降水 |
年平均降水量 |
1368mm(集中在4-8月) |
年最大降水量 |
2174mm(1983年) |
|
年最小降水量 |
917.6mm(1978年) |
|
年平均蒸發量 |
1160mm |
|
霧、雪 |
年平均霧日 |
9.7天(主要集中在春秋兩季) |
年最多霧日 |
26天 |
|
歷年平均降雪天數 |
9.5天 |
4)、廠區平面布置
廠區分為生活區、生產區、原料罐區、庫區和污水處理區,布置合理,功能齊全,符合國家法律法規。(附圖表說明)
1.7.2、危險性分析
(1)、危險目標的確定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按照分類、分組制定應急預案的內容原則,確定公司相關場所或設施為危險目標。
(2)公司存在的危險物質主要有:乙胺、氯磺酸、硫酸和液體氰化鈉。
本產品359#藍工藝是先將原料溴氨酸與乙胺和過量碳酸鈉反應,一步反應生成胺化的溴氨酸鹽,并確保反應物料呈堿性(徹底除去HBr),然后與氰化鈉反應生成粗品,最后過濾、洗滌、干燥后即可得產品。副產品為氧化鐵紅染料。
1.6.3、危險目標的危險特性和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乙胺在生產過程中如果泄漏,乙胺氣體的惡臭味對周邊的大氣造成影響。氯磺酸發生泄漏會產生大量的氯化氫氣體,影響環境造成污染。硫酸在生產過程中如果泄漏會造成土壤和大氣污染。液體氰化鈉如果在在生產過程中泄漏會造成重大環境污染和安全事故。
二、組織機構與職責
2.1組織機構
2.1.1公司成立應急領導小組,應急指揮中心設在安環部,組織指揮全廠的應急救援工作,下設事故控制組、事故處理組、應急救援組、通訊保障組、應急保障組、專家組、應急監測組。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葉喜來(總經理)
副組長:汪立升(生產副總)
成員:開志勇、繆振勇、陳曙昕、朱長余、朱永輝、趙長軍、章安村,丁長春,葉茂。
2.2職責
2.2.1應急領導小組
(1)負責企業環境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修訂,
(2)組織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并組織實施和演練。
(3)檢查、督促做好危險化學品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
(4)負責人員、資源配置、應急隊伍的調動。
(5)確定現場指揮人員。
(6)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
(7)批準本預案的啟動與終止。
(8)明確事故狀態下各級人員的職責。
(9)事故信息的上報工作。
(10)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調動。
2.2.1.1指揮部下設應急辦公室和應急指揮中心
應急辦公室設在安環部辦公室, 職責為:
(1)執行應急指揮部的決定。
(2)負責組織公司各應急小組,落實應急人員(包括應急隊伍及各專業小組負責人和人員),并存檔。
(3)實施應急預案的管理工作。
(4)檢查搶險搶修、個體防護、醫療、通訊聯絡等裝備器材配備情況,是否符合事故應急的需要。確保器材始終處于完好狀態,保證能有效使用。
(5)檢查應急的物質的準備情況。
(6)負責員工的應急教育及應急演練。
(7)負責與外部有關部門的應急的協調、信息交流工作。
(8)建立并管理應急的信息資料、檔案。
(9)應急辦公室應備有以下資料:
a、污染源數據庫:污染源物質名稱、數量、地點及其物理化學特性。
b、物資數據庫:應急物質和設備名稱、數量、型號、大小、存放地點、負責及調動方式。
c、公司平面布置圖和污水處理、廢氣處理設施分布圖。
d、公司生產工藝流程圖和生產操作手冊。
e、公司職工名單。
f、公司應急指揮部成員及各專業小組的成員名單和聯系方式。
g、應急與事故處理法規、標準、手冊。
h、政府部門和應急服務機構的地址和聯系方式。
2.2.1.2應急指揮中心設在生產部辦公室, 職責為:
(1)負責事故、事件報告,請求總指揮啟動事故應急預案。
(2)負責生產系統緊急情況下的統一指揮。
2.2.1.3指揮部各成員的職責
(1)總指揮(組長)——公司總經理
組織指揮全企業的環境事故應急工作。
(2)副總指揮(副組長)——生產副總
協助總指揮負責具體工作。向總指揮提出過程中生產運行方面應考慮和采取的安全措施。
(3)安環部部長
協助副總指揮負責應急的搶險、搶修工作,可以對公司內人員、資源配置、應急隊伍進行調動。
(4)安全工程師
負責指揮事故的報警、情況通報、事故處理工作;
負責指揮事故的現場及有關有害物擴散區的清洗、監測、檢查工作,污染區處理直至無害。
負責指揮因事故造成的其他危害、現場求助。
(5)電氣工程師
負責事故后生產系統配電的斷電和局部送電工作;
負責事故應急處理時的應急設備的供電正常。
(6)生產車間主任
負責組織本車間員工的安全撤離和緊急疏散工作,對人員進行清點,向指揮部報告受污染時間、區域、主要污染源。
及時向指揮部報告事故現場事故事態的發展和應急處理進展情況。
按指揮部命令,事故應急處理時,指揮、帶領車間員工對生產裝置進行安全開、停車。
按指揮部命令,組織車間的搶修人員進行事故應急處理工作。
2.2.2事故控制組
組長:朱永輝
成員:張玉兵、王冰、楊善東、吳剛。
一旦發生突發性環境事故,及時采取中止化學反應,切斷與其他反應釜、儲罐關聯的閥門、切換雨污分流、事故池閥門等措施。
2.2.3事故處理組
組長:胡宏保
成員:鮑新林、王劍青、蘇俊、江丁生。
發生突發性環境事故后,及時查明發生事故原因,采取科學的、切實可行的辦法,對污染源進行洗消,盡量減小對環境的污染。
2.2.4應急救援組
組長:趙長軍
成員:許幫喜、楊陳、楊志祥、吳福華、蔣周民。
事故一旦發生,要立即將尚未污染的物料和設備進行轉移、隔離、加強防護,盡快消除污染源。
2.2.5通訊保障組
組長:繆振勇
成員:金謀花、蘇升、余申來
發生較大環境事故后,負責通報周邊單位,聯系專家組成員,同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及時向外界發布信息,確保發生環境事故期間,各應急小組內部和對外通訊暢通。
2.2.6應急保障組
組長:李勇
成員:方誠、汪田、胡遠流、付國慶。
一旦發生突發性環境事故,要立即啟用消防防護器材,確保應急器材及時到位,及時投入使用。
2.2.7專家組
組長:葉喜來
成員:沈俊、汪立升、趙尚書
在接到發生環境事故求助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指導事故控制、搶險救援工作。
2.2.8應急監測組
組長:朱長余
成員:斯成林、朱敏
一旦發生突發性環境事故,在應急指揮部的指令下,立即趕往事故現場,對進行分析、監測;聯系外部監測人員到現場,協助監測,并對周邊環境進行初步風險評估。
三、預防和預警
3.1危險源監控
1)、建立污染源管理制度,落實監控措施。
2)、建立污染源臺帳、檔案。
污染源匯總表
種 類 |
污染物名稱 |
產生量,t/a |
削減量,t/a |
排放量,t/a |
|
廢 水 |
廢水量 |
7.3×104 |
0 |
7.3×104 |
|
COD |
37.38 |
12.31 |
25.07 |
||
CN- |
31.87 |
31.83 |
0.04 |
||
廢 氣 |
G2 |
廢氣量(萬m3/a) |
24 |
0 |
24 |
一乙胺 |
2.7 |
2.43 |
0.27 |
||
無組織排放 |
一乙胺 |
0.27 |
0 |
0.27 |
|
G3 |
廢氣量(萬m3/a) |
12000 |
0 |
12000 |
|
顆粒物 |
402 |
400 |
2 |
||
G7 |
廢氣量(萬m3/a) |
360 |
0 |
360 |
|
SO2 |
1.65 |
0 |
1.65 |
||
煙塵 |
0.21 |
0 |
0.21 |
||
無組織排放 |
氨 |
0.01 |
0 |
0.01 |
|
固 廢 |
危廢 |
150 |
150 |
0 |
|
一般固廢 |
10 |
10 |
0 |
3)、重點關鍵部位設置攝像頭視頻監控。
4)、全廠和各部門對污染源定期安全檢查,惡劣天氣前實施專項檢查,查“三違”,查事故隱患,落實整改措施。
5)、設備設施定期保養并保持完好。
6)、制定日常點檢表,專人巡檢,做好點檢記錄。
7)、按要求做好交接班記錄。
3.2預防與應急準備
各崗位操作人員應通過現場和遠傳儀表對生產系統的設備、工藝情況進行實時監控;操作人員、電工應按時對生產現場進行巡回檢查,及時發現事故苗頭。對重大危險源還應通過視頻監控系統進行重點監控。各相關職能管理部門及人員對重大危險源應保證每天到現場檢查一次。
各級管理人員應深入現場檢查職工的不安全行為;工藝管理人員應每日檢查工藝執行情況,杜絕超溫、超壓、超負荷情況;設備管理人員應每日對設備運轉情況檢查,確保安全附件完好,同時對特種設備的檢測工作進行監督。
生產、工藝、設備、電氣、儀表、安全每月應研究分析日常檢查發現的問題,對可能導致重大事故的隱患,研究制定解決或控制方案。
安委會每月召開一次安全例會,研究解決生產中存在的重大問題,對重大隱患的防范及整改情況進行督察。
3.3監測與預警
當生產區域發生重大污染源泄漏等情況,或者當出現雷雨、大風、暴雪等惡劣天氣時,或者連續發生類似事故時,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監護使用時,公司要按照“預警”要求,做好應急響應的準備工作。日常監測點見下表:
監測點 |
監測內容 |
原料罐區 |
有無泄漏和泵、閥門等裝置安全可靠 |
工藝管線 |
有無泄漏 |
污水處理池 |
設備是否完好,確保正常運行 |
固廢庫房 |
包裝物是否完好 |
雨污切換閥門 |
能否正常關啟 |
3.4 可燃氣體、在線監控、巡檢作業值班人員表:
監測 |
監測點 |
監測內容 |
巡檢人員 |
可燃氣體報警 |
門衛值班室 |
有無可燃氣體泄露,報警裝置是否完好 |
楊如意 彭錦添 殷國云 |
在線監測 |
污水處理站 |
有無污染物超標,設備是否正常運行 |
吳康樂 葉春來 汪田 黎厚文 吳學文 劉煥新 |
視頻監控 |
門衛值班室 |
生產區域及周邊環境安全隱患 |
陳曙昕 丁長春 章安村 |
生產區巡檢 |
車間 |
生產設備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
汪立升開志勇 葉根來 繆振勇 |
原料區巡檢 |
原料倉庫 |
包裝是否完好,有無破損 |
張名利 程保明 |
罐區巡檢 |
廠內罐區 |
廠內罐區有無泄露,閥門裝置,泵是否安全, |
開志勇 葉茂 章安村 陳曙昕
|
應急指揮部接到可能導致災難事故的信息后,應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及時研究確定應對方案,并通過有關部門、單位采取有效措施預防事故發生;應急指揮部認為事故較大,有可能走出本級處置能力時,要及時向安慶市大觀區環保局報告;大觀區環保局應及時研究應對方案,采取預警行動。
四、應急響應
4.1、響應流程
4.1.1 遇到突發環境事件時,當班人員立即報告值班長,并采取緊急措施。
4.1.2 值班長接到報警后,立即上報給車間值班領導,并趕赴現場進行警戒。
4.1.3 車間值班領導接警后,立即上報公司應急指揮中心,并及時趕到現場,安排人員撤離,檢查是否有泄漏物污染環境。
4.1.4 應急指揮中心接到報警后,立即啟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立即指派各應急小組趕赴現場進行人員緊急疏散,現場救援和泄漏物處理。
4.1.5 應急救援小組接到指揮中心命令后,首先警戒組拉起警戒線,阻止人員進入,并轉移疏散人員離開現場,應急保障組立即運送救援物資到現場,通訊保障組開機隨時待命,事故處理組佩戴安全防護用品進入現場進行泄漏物收集。應急救援組沖洗地面,沖洗后的污水收集至噸箱桶,運往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結束后,通知應急監測組進行現場檢測,應急監測組現場取樣分析,確認無污染物后,由應急指揮中心報告給公司總經理,總經理宣布應急預案終止,恢復生產。
4.2、分級響應
4.2.1 三級響應 一旦發生Ⅲ級環境事故,車間逐步上報,由公司應急指揮中心啟動應急預案,并安排各應急小組現場進行應急處置,各應急救援小組各司其職,控制污染源,防止突發環境事件進一步擴大。
4.2.2二級響應 一旦發生Ⅱ級環境事故,由公司應急指揮中心總指揮負責指揮,組織相關應急小組開展應急工作;并通知周邊企業,安排人員撤離,并向大觀區環保局報告,并請求支援。
4.2.3一級響應 一旦發生Ⅰ級環境事故,由公司應急指揮中心總指揮執行;及時聯系專家組趕赴現場進行事故處置。根據事故嚴重的程度,由應急總指揮報告市環保局和大觀區環保局,由上級主管部門決定啟動相關預案、并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遇政府成立現場應急指揮部時,移交給政府指揮部人員指揮,并介紹事件發生情況和已采取的應急措施,配合協助應急指揮與處置。
4.3啟動條件
4.3.1操作人員發現乙胺、硫酸管線的閥門、法蘭片連接處滴漏,或者危險固廢包裝物破損,立即向班長報告,班長接到報告后,立即到現場了解情況,并擬定處置方法,同時向車間主任報告。車間主任接到報告后,啟動三級響應,組織車間機修工、電工、化驗員處置。
4.3.2如發現乙胺、氯磺酸、硫酸、氰化鈉管線焊接處泄漏,已造成局部污染,有害影響超出車間控制范圍但尚在公司可控范圍內,車間立即向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報告。應急領導小組接到報告后,啟動Ⅱ級應急響應,組織各應急小組進行事故處置和搶險救援。
4.3.3一旦發現乙胺、氯磺酸、硫酸、氰化鈉罐區嚴重泄漏,或反應釜底閥無法關閉造成大量泄漏,且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應立即向公司應急小組報告,應急小組接到報告后,立即啟動一級響應。在指揮部成員趕到前,由生產部值班人員統一指揮,避免事態擴大。同時應急小組組長立即向大觀區環保局、大觀區安監局匯報、并請消防隊予以救援。
4.4、信息報告與處置
4.4.1公司內環境事故報警方式采用內部電話和外部電話(包括手機)線路進行報警,由指揮部根據事態情況在公司內部發布事故消息,做出緊急疏散和撤離等警報。應急小組成員的手機電話必須24小時開機,禁止隨意更換電話號碼的行為。特殊情況下,電話號碼發生變更,必須在變更之日起48小時內向公司辦公室報告。公司辦公室必須在24小時內向公司員工的發布變更通知。
撥通電話時,請報告下列問題:
1、報告人及當時現場狀況;
2、事故地點;
3、事故原因;
4、事故程度;
5、設備與人員傷害情況;
6、現場聯系電話和聯系人。
組織應急有關人員聯系電話:
姓 名 |
公司職務 |
辦公電話 |
手機號碼 |
葉喜來 |
總經理 |
5220968 |
18856230666 |
汪立升 |
副總經理 |
5860808 |
15056212190 |
趙尚書 |
副總經理 |
5860809 |
13856263610 |
開志勇 |
安環部部長 |
5860808 |
13856293577 |
繆振勇 |
電氣工程師 |
5220061 |
18155619852 |
朱永輝 |
設備負責人 |
5220965 |
13955914207 |
趙長軍 |
車間班長 |
5860809 |
13637141061 |
楊善東 |
車間班長 |
5860809 |
18712186541 |
王冰 |
車間班長助理 |
5860809 |
13955684102 |
朱長余 |
化驗室主任 |
5220061 |
18155619851 |
葉 茂 |
倉庫主任 |
5220062 |
13856214945 |
陳曙昕 |
辦公室主任 |
5860809 |
13033173413 |
值班電話 |
辦公室 |
5860809 |
對講機5頻道 |
4.4.2信息上報
需要向社會和周邊發布警報時,由組長向大觀區環保局以及中國石化集團第五建設公司安慶基地和索隆新材料有限公司發送報警信息。事態嚴重緊急時,通過指揮部在事故發生1小時內直接聯系政府以及周邊單位負責人,由總指揮親自向政府或上級部門負責人發布消息,提出要求組織撤離疏散或者請求援助,隨時保持電話聯系:
外部單位聯系電話:
單位名稱 |
聯系電話 |
手機號碼 |
火警 |
119 |
|
急救電話 |
120 |
|
報警中心 |
110 |
|
大觀區辦公室 |
0556-5502606\5502603 |
|
大觀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
5554907 |
18055695699 |
安慶市安監局 |
0556-5545851 |
|
大觀區安監局 |
0556-5555608 |
|
安慶市質監局舉報中心 |
12365 |
|
安慶市質監局特設科 |
0556-3838110 |
|
大觀區質監局特設科 |
0556-5555608 |
|
大觀區環保局 |
0556-5529582 |
15255698515 |
安慶市環保局 |
12369 |
|
安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辦 |
0556-6322766 |
|
石化五建安慶基地 |
|
13866011942 |
索隆新材料公司 |
|
13909661717 |
安慶市長虹化工有限公司安環部 |
0556-5860809 |
|
安慶市長虹化工有限公司應急電話 |
18856230666 |
|
24小時值班電話 |
0556-5860809 |
|
事故、事件發生后,生產系統現場人員應當立即向生產部(夜班或休假日期間向生產部值班人員)報告,同時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進行緊急處置。
生產部(或值班人員)接到事故報告后,應迅速分析判斷事故的可能后果。如需啟動應急預案,應迅速向總指揮匯報,請求啟動應急預案,同時與各職能科室和相關管理人員聯系,及時進行事故應急處理。
發生較大事故,應急指揮部應負責在事故發生1小時內將事故報告至大觀區環保局。涉及周邊群眾生命安全的,應及時請求政府組織周邊群眾進行疏散。
4.5、應急準備
事故、事件發生后,生產部接到報告,應迅速按事故可能后果進行判斷,“三級”應急響應由車間主任組織本車間人員處理,并上報到應急小組備案。如達到“二級”以上應急響應標準,應立即向公司總經理匯報,請求啟動應急預案,在指揮部成員趕到前,由生產部值班人員統一指揮,避免事態擴大。
公司啟動應急預案后,生產調度應立即通知指揮部成員趕到集合地點,聽取事故簡單情況匯報,接受總指揮的命令。
搶險工作由應急指揮中心統一指揮。現場搶險總指揮由生產副總擔任;生產副總不在時,由現在最高行政領導擔任。
應急預案啟動后,各職能管理部門及人員應按相關程序進行。當事態無法控制時,應及時請求上級部門支援。
各應急專業隊伍、職能部門及管理人員在接到事故報警后,應迅速實施,防止事故擴大,并將傷員救出危險區域,組織員工、群眾撤離、疏散。
4.6、應急監測
應急監測由應急監測組人員負責檢測、監測。
4.6.1硫酸的檢測
發生硫酸泄漏,以看不到漏點和取樣分析檢測PH值達到合格范圍。
4.6.2乙胺的檢測
便攜式可燃氣體檢測儀:便攜式可燃氣體檢測儀,當周圍環境中的可燃氣體濃度高于設定范圍區間時,便攜式可燃氣體檢測儀將會出現紅色閃光報警、震動以及“滴、滴”的報警聲。由安全員負責。
4.6.3氯磺酸檢測
發生氯磺酸泄漏,以看不到漏點和取樣分析檢測PH值達到合格范圍。
4.6.4一旦發生化學物質分解反應造成本單位無法檢測時,應聯系有檢測能力的單位如安慶市匯環環境監測有限公進行監測,或安慶市應急救援中心請求幫助。安慶市應急救援中心聯系電話:5228120。
4.6.5 外環境水體和大氣監測
外環境水體委托大觀區環境監測中心進行監測,大氣委托匯環環境監測有限公司進行監測,及時了解周邊水體和大氣污染情況。
4.7、現場處置
4.7.1水環境污染事故現場處置
4.7.1.1水環境污染的種類
(1)公司有硫酸、氯磺酸、液堿儲罐、氰化鈉儲罐,如果罐體破損或閥門泄漏,沖洗水可能造成水環境污染事故;
(2)生產中產生的廢水主要為酸堿和含氰廢水,通過污水管道有組織的排放至污水處理池。如果生產過程中工藝管道或設備破損泄漏,沖洗水可能造成水環境污染事故;
(3)消防搶險救援中產生的廢水,含有有毒有害化學品,造成水環境污染事故;
4.7.1.2現場處置
(1)一旦發生水體環境污染事件,立即報告公司應急指揮中心,指揮中心立即啟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調動各應急救援小組進行緊急救援,將污染的廢水通過下水管網引至事故池,由事故控制組實施,組長開志勇具體操作雨污閥門和事故池閥門的切換,事故控制組組員負責立即啟用應急泵,將受污染的廢水經事故池轉到調節池進行酸堿中和處理。
(2)應急救援小組負責地面污染水體的收集,并將收集的地面污水用噸箱桶運往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同時用大量清水清洗地面,并通知應急檢測組進行監測,確定無污染后,報告應急指揮中心。
(3)必要時,通過管網加入調配液,使其在事故池內達到中和,,由事故處理組負責實施,監測組負責取樣,朱長余負責水體污染物的檢測,達到排放標準后,上報公司應急指揮中心,確定后進行排放。
4.7.2有毒有害氣擴散事件現場處置
4.7.2.1當乙胺泄漏產生生有毒有害氣體時,應立即切斷泄漏源,或采取堵漏技術,阻止乙胺繼續泄漏。在其周圍拉上警戒線或豎立警示標志,不要在周圍逗留,并通知周圍人員和單位不要開窗通風。嚴禁吸煙,以防發生火災或爆炸。
4.7.2.2 遇到乙胺運輸車輛發生事故,應盡快離開事故現場,撤離到上風口位置,不圍觀,并立即撥打報警電話。其他機動車駕駛員要聽從工作人員的指揮,有序地通過事故現場。
4.7.2.3 氰化鈉卸料發生泄漏,氰化鈉本身不會燃燒,但易產生劇毒易燃易爆的氰化氫氣體,與硝酸鹽,亞硝酸鹽反應強烈,有爆炸危險,現場人員必須立即穿戴好防護服,戴好手套及防毒面具,避免氰化鈉直接接觸接觸皮膚,及時關閉卸料閥門,并警戒,用大量清水或5%硫代硫酸鈉水溶液反復沖洗,并用黃沙掩埋,防止毒水流淌,并采用相應的監護措施,地面殘留物用五倍大蘇打溶液中和和清除,并深埋土中。
4.7.2.4 一旦聞到刺激難聞的氣味,或者發現有毒氣體發生泄漏,就要馬上采取措施,及時撤離現場,并馬上通知其他人員,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然后報警;
4.7.2.5 堵截一切火源,易燃易爆品區域應盡可能不開啟燈具和動用電器,即使救援需要也必須禁止開啟非防爆燈具和使用非防爆電器,,以免產生導致爆炸的火花;熄滅火種,關閥斷氣,迅速疏散受火勢威脅的物資;
4.7.2.6 要禁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化學品火災的撲救應由專業消防隊來進行。
4.7.2.7 參加搶險人員工作前必須按電力熱力機械安全規程中有關規定作好防止人身傷害的各項措施,如:帶防護眼鏡、穿耐酸堿鞋、穿耐酸堿工作服、戴口罩、戴耐酸堿手套,必要時戴防毒面具,穿防高溫工作服。
4.7.2.8 在搶險現場準備好急救藥品、毛巾、清水。
4.7.2.9 在搶險過程中,參加搶險人員應站在上風口,防止乙胺氣體對人身的傷害。
4.7.3當污染(大氣、水體)已經影響或預測可能影響到周邊居民和環境時,立即向周邊單位和居民通報事故主要污染物、防范措施、事故級別和危害程度;及時聯系專家到現場指導控制事故進一步擴大,并向上級主管部門請求救援。通訊保障組實施,由組長繆振勇具體負責。
4.7.4 危險化學品泄漏的應急處置預案
公司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大量危險化學物質,這些物質都具有易燃易爆化學灼傷、中毒窒息等特性,裝卸、儲存過程中設備或人為失誤,從而導致大量液體氰化鈉、一乙胺、氯磺酸、硫酸、液堿、等泄漏,或生產現場由于設備損壞或人為操作失誤導致生產現場液體氰化鈉、一乙胺、氯磺酸、硫酸、液堿等大量泄漏。
4.7.4.1現場處置程序:
當發生Ⅲ級環境事故時,啟動三級應急響應,由車間主任組織實施突發性環境應急預案。
當發生Ⅱ級以上環境事故時,應按下列程序處置:
4.7.4.2、泄漏物處置方法:
泄漏被控制后,要及時將現場泄漏物進行覆蓋、稀釋、收集、處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處置,防止二次事故的發生。泄漏物處置方法以下:
4.7.5洗消液處置:
4.7.5.1用洗消液沖洗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在源頭沖洗,將污染源嚴密控制在最小范圍內,二是在事故發生地周圍的設備,廠房,以及下風向的建筑物噴灑洗消液,將污染控制在一個隔絕區域;三是在控制住污染源后,從事故發生地開始向下風方向對污染區逐次推進全面而徹底的洗消。
4.7.5.2現場清理泄漏物料時,將沖洗的污水應排入污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危險固體廢棄物交由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清理時可咨詢有關專家,以決定安全和最佳方法后進行,必要時由具備資質的清洗機構清洗。
4.7.5.3待事故現場污染物得到控制并消除已產生的污染物后方可啟動正常排污口。
4.7.6化學品火災爆炸事故處理程序
一乙胺等大量泄漏時,如遇明火或其他火源,則易發生重大火災爆炸事故,應急人員和現場操作人員的具體火災爆炸處理程序。
4.7.6.1現場處置程序: